衬底和外延有什么区别?
在半导体产业链中,特别是第三代半导体(宽禁带半导体)产业链中,会有衬底及外延层之分,那外延层的存在有何意义?和衬底的区别是什么呢?
在晶圆制备过程中,存在两个核心环节:一是衬底的制备,二是外延工艺的实施。衬底,这块由半导体单晶材料精心打造的晶圆片,可以作为基础直接投入晶圆制造的流程来生产半导体器件,或者进一步通过外延工艺来增强性能。
那么,什么是外延呢?简而言之,外延就是在经过精细处理(切割、磨削、抛光等)的单晶衬底之上,再生长一层新的单晶。这层新单晶与衬底可以是同种材料,也可以是不同材料,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来实现同质或异质外延。因为新生长的单晶层会按照衬底的晶相进行扩展,所以被称为外延层。
它的厚度一般只有几微米,以硅为例,硅外延生长就是在具有特定晶向的硅单晶衬底上,再生长一层与衬底晶向相同、电阻率和厚度可控的、晶格结构完美的硅单晶层。
当外延层生长在衬底上后,整体就称为外延片。对于传统的硅半导体产业来说,直接在硅片上制作高频大功率器件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,如集电区的高击穿电压、小串联电阻和小饱和压降的要求难以实现。
而外延技术的引入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。解决的方法是:在低电阻率的硅衬底上生长一层高电阻率的外延层,然后在高电阻率的外延层上制作器件。